下面小编将通过镀金的种类和配方为大家解说:
1、碱性镀金:
标准的碱性镀金配方如下
本镀液主盐是氰化金钾,金含量一般在1-5g之间,如果降至0.5g/L以下,则镀层会变得很差,出现黑色镀层,这是必须补充金盐。
游离氰化钾对于金的正常溶解及电导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应该保持在2-15g/L之间,这时PH在9.0以上。
碳酸钾和磷酸氢二钾组成缓冲剂,并增加镀液导电性,碳酸盐在镀液工作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生成,因此在配制时可以降低。
如果要镀厚金,则在镀之前先预镀一层闪金,有利于结合力更好,而且可以防止杂质对厚金的污染,闪金配方如下:
氰化物镀金的电流密度范围在0.1-0.5A/dm2,温度则可以在40-80℃范围内变动,镀液温度越高,金的含量要求越高,电流密度也会高些。电流密度高的时候,电流效率接近100%,镀液的PH值一般在9以上,有缓冲剂的存在基本上不用调节PH值。
2、中性镀金
镀液PH值在6.5-7.5之间,最早起源于瑞士钟表电镀,这种镀液的PH缓冲剂主要有,像亚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之类的磷酸盐,酒石酸盐,柠檬酸盐等。由于将氰化物的含量降至最低,因此这些主盐的用量都会增大。典型的配方如下:
中性金因为经常调整PH值,在管理上比较麻烦,但对印制线路板镀金或对酸、碱比较敏感的材料(例如高级手表制件)的镀金,还是采用中性镀金比较安全,为了提高镀液的稳定性,可以加入整合剂,比如三亚乙基四胺、乙基比吡唑胺等,推荐配方如下:
3、酸性镀金
酸性镀金是随着功能性电镀而发展起来的技术,在工业领域已经有广泛应用,是现代电子和微电子行业必不可少的镀种,这主要由于酸性镀金有较多的优势,比如光亮度、硬度、耐磨度、高结合力、高密度、高分散能力等
酸金的PH一般在3-3.5之间,镀层的纯度在99.99%,镀层的硬度和耐磨度等都比碱性氰化物镀层高,且可以镀较厚的镀层。典型的工艺如下:
用于酸金的络合剂除了柠檬酸盐还有酒石酸盐,EDTA等,调节PH可以采用硫氰酸钠等,也有添加导电盐改善镀层性能,比如磷酸氢二钾、磷酸氢胺、焦磷酸钠等,选择好的络合剂和导电盐可以获得好的镀层效果。
0755-23303400
18018745210